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間,如何正確選擇合適的口罩已經成為了很多百姓的困擾,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口罩可以分5類:普通口罩,一次性試用醫用口罩(YY/T 0969),醫用外科口罩(YY 0469),顆粒物防護口罩(GB 2626),醫用防護口罩(GB 19083),防護面具(加P100濾棉),按防疫工作性質和風險等級提出以下指引:
一、高風險暴露人員
人員類別:在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(確診病例、疑似病例)的病房、ICU和留觀室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員,包括臨床醫師、護士、護工、清潔工、尸體處理人員等;疫區指定醫療機構發熱門診的醫生和護士;對確診病例、疑似病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的公共衛生醫師。
防護建議:醫用防護口罩;在感染患者的急救和從事氣管插管、氣管鏡檢查時加戴護目鏡或防護面屏;醫用防護口罩短缺時,可選用符合N95/KN95及以上標準顆粒物防護口罩替代,也可選用自吸過濾式呼吸器(全面型或半面型)配防顆粒物的濾棉,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器的防護效果更佳。
二、較高風險暴露人員
人員類別:急診科工作醫護人員等;對密切接觸人員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的公共衛生醫師;疫情相關的環境和生物樣本檢測人員。
防護建議:符合N95/KN95及以上標準的顆粒物防護口罩。
三、中等風險暴露人員
人員類別:普通門診、病房工作醫護人員等;人員密集場所的工作人員,包括醫院、機場、火車站、地鐵、地面公交、飛機、火車、超市、餐廳等相對密閉場所的工作人員;從事與疫情相關的行政管理、警察、保安、快遞等從業人員;居家隔離及與其共同生活人員。
防護建議:佩戴醫用外科口罩。
四、較低風險暴露人員
人員類別:超市、商場、交通工具、電梯等人員密集區的公眾;室內辦公環境;醫療機構就診(除發熱門診)的患者;集中學習和活動的托幼機構兒童、在校學生等。
防護建議: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(兒童選用性能相當產品)。
五、低風險暴露人員
人員類別:居家室內活動、散居居民;戶外活動者,包括空曠場所/場地的兒童、學生;通風良好工作場所工作者。
防護建議:居家、通風良好和人員密度低的場所也可不佩戴口罩。非醫用口罩,如棉紗、活性炭和海綿等口罩具有一定防護效果,也有降低咳嗽、噴嚏和說話等產生的飛沫播散的作用,可視情選用。
佩戴口罩禁止事項:
1、不要拉到下巴、掛在胳膊上
有的人戴口罩時會把口罩拉到下巴處,露出口、鼻。這樣不僅使口、鼻失去了保護,還會污染口罩內層,將口罩重新戴好時,會增加感染病毒的風險。有的人摘下口罩后,會把口罩套在胳膊上,這樣也不可取。肢體活動時,口罩可能接觸到被病毒污染的物品,口罩里層也容易沾染灰塵和細菌,重新佩戴時更容易被感染。
2、不要碰到口罩外側
口罩可以阻擋飛沫,如果用手接觸口罩外側,手可能會被口罩外側污染。若再用不干凈的手觸摸鼻子和眼睛,病毒就會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人體。摘口罩時應通過掛繩取下,懸空丟棄,盡量避免口罩接觸身體的任何部位。